【预告】“科幻跨界说”学术沙龙
2024年3月19日
9:00-12:00
摘要:《黑豹》中“心形草”是一种奇特的物质,部落把这种物质碾碎做成汁液让人喝下,喝下之后人会进入睡眠状态,可以与祖先交流并且获得超能力。这是生命的自然中断形式。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生命的技术中断,即导致了个体同一性的中断。这就是脑机接口的同一性问题。对脑机接口的同一性反思需要克服现代思维的束缚,这一思维建立在生命连续性的基础上。而从神话思维角度看,生命中断是本真的生命现象。从这一观念看,脑机接口导致的中断担忧可以被舒缓。脑机接口导致的技术中断依然存在,并且对生命整体构成损害;但是其通过功能训练实现了身体连续,这值得肯定。
摘要:近年来,“复活”逝者成为科技热点。逝者机器是科技模拟的逝者代理,颠覆着人们缅怀亲友乃至看待死亡的方式。相关科幻作品也在近十年来涌现出来,短片《做个梦给你》即为代表作之一。《做个梦给你》展现了母女对待逝者机器人的迥异态度,表明机器人虚拟的情感需满足两个前提才可能奏效:一是虚拟情感能在“复数现实”中被真实体验为情感补偿,而非虚假情感;二是机器人的伦理阻力和负面影响可控,即保障追平、知情、自主和尊严,避免超越、欺骗、沉溺和懈怠以及单向度情感关联和表演性人机交互。
摘要:在对文化现象的诠释与接受中,“多元主义(pluralism)”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技术泛灵论(techno-animism)”用于解释日本的机器人文化似乎已成定论。这种解释之所以被广为接受有两个前提,一是“泛灵论(animism)”被认为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核心思想,二是日本大众文化中呈现出的机器人友好的表象。而事实上,这两点都值得推敲。以文化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为线索,可以发现,日本社会从20世纪初接受西方的机器人文化到20世纪80年代本土机器人文化成型,期间经历了多种摸索与力量角逐。尤其是在二战后,日本在社会重塑的过程中,虚构的机器人形象巧妙地成为了战后思想史书写的投映,将近代的个人主义与自我成长的主题放置其中,引发受众共鸣。换言之,“技术泛灵论”强调的是“技术”的主体性,这种思想赋予了创作者更加广阔的思路空间,也促进了独具特色的受众市场的形成,却不能因此忽视文化创作中的人为动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时代精神场域。
摘要:科幻哲理剧《云身》通过与先进技术思想、哲学思想、高概念文学的结合,向公众传达了其技术批判与人性批判,而正是在这双重性批判的展开中,那关联着主体性危机、人机关系等主题的控制论焦虑被刻露而出。在戏剧的叙事策略中,《云身》整合了各种戏剧元素的二元性,激活了观众对身体界限与生命定义的想象,在剧场打开了一个充斥着政治、道德、心理议题的交流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每种议题的冲突性表达都指向第一次控制论浪潮留下的疑惑。进一步地,深入《云身》作为科幻戏剧的形式本身,可以发现它超越了现实,并同时指涉了起源和未来,正是在对起源的指涉中,控制论的焦虑找到了在历史上的共鸣,也正是在对未来的指涉中,《云身》治愈了艺术家与观众的傲慢与渺小,在追思之中寻求解放之道。
排版:沈 丹
编辑:闫进芳
审定:李红林